2008年,神秘的中本聰在密碼學郵件組第一次提出了區塊鏈的概念,同時區塊鏈成為“電子貨幣”比特幣的核心技術并成為“電子貨幣”比特幣的核心技術,在麥肯錫的一份報告中,將區塊鏈技術稱之為繼蒸汽機、電力、信息和互聯網科技之后,最有潛力觸發第五輪顛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術。另一方面,區塊鏈技術產生的比特幣,山寨幣,ico項目導致的大量詐騙活動也引起了社會的批判浪潮。
區塊鏈技術究竟是像電子郵箱、Tcp/iP、萬維網、社交網絡一樣,是革命性的,引領互聯網未來的技術;還是一個被夸大的、存在巨大缺陷的技術?
要理解區塊鏈的歷史地位和未來趨勢,就不得不從互聯網的誕生開始研究區塊鏈的技術發展簡史,從中發掘區塊鏈產生的動因,并由此推斷區塊鏈的未來。
區塊鏈的誕生應該是人類科學史上最為異常和神秘的發明和技術,因為除了區塊鏈,到目前為止,現代科學史上還沒有一項重大發明找不到發明人是誰。區塊鏈的目標是通過把數據分散到每個互聯網用戶的計算機上,試圖降低互聯網巨頭的影響力。
在這場席卷全球的區塊鏈技術、數字資產變革中,除全面了解中國政府的立場外,我們仍需掌握其他國家在新興領域的態度和布局。新加坡、美國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亞等地在內的十八個國家及地區相繼出臺政策或監管策略,可以看到,無論國別、發展水平,在這場或有變革來臨之前,都在積極籌劃,做好應對準備。
版權申明: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,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。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,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如有侵權請聯系QQ:3341927519進行反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