碳達峰是指全球、國家、城市、企業等主體的
碳排放在由升轉降的過程中,碳排放的最高點即碳峰值。大多數發達國家已經實現碳達峰,碳排放進入下降通道。我國目前碳排放雖然比2000—2010年的快速增長期增速放緩,但仍呈增長態勢,尚未達峰。碳中和是指人為排放源與通過植樹造林、碳捕集與封存(CCS)技術等人為吸收匯達到平衡。碳中和目標可以設定在全球、國家、城市、企業活動等不同層面,狹義指二氧化碳排放,廣義也可指所有溫室氣體排放。對于二氧化碳,碳中和與凈零碳排放概念基本可以通用,但對于非二氧化碳類溫室氣體,情況比較復雜。由于甲烷是短壽命的溫室氣體,只要排放穩定,不需要零排放,長期來看也不會對氣候系統造成影響。
為落實“雙碳目標”,2020年12月18日,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“做好碳達峰、碳中和工作”作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進行了部署。隨后,各部門如生態環境部、國家
能源局、工信部、國家發展改革委、中國人民銀行等就推動碳達峰、碳中和工作密集發聲。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成為全社會熱議的新話題。
2020年9月22日,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,中國力爭 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,努力爭取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。
2021年5月26日,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在
北京召開。
2021年10月24日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的《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》發布。作為碳達峰碳中和“1+N”政策體系中的“1”,意見為碳達峰碳中和這項重大工作進行系統謀劃、總體部署 。
2021年10月,《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》以及《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》,這兩個重要文件的相繼出臺,共同構建了中國碳達峰、碳中和“1+N”政策體系的頂層設計,而重點領域和行業的配套政策也將圍繞以上意見及方案陸續出臺。
2022年8月,科技部、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工業和信息化部等9部門印發《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(2022—2030年)》(以下簡稱《實施方案》),統籌提出支撐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目標的科技創新行動和保障舉措,并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做好技術研發儲備。
杜祥琬認為,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完全可能的?!案爬ㄆ饋碚f,縱向的發、輸、配、用和源、網、荷、儲協調規劃,橫向多能互補,發展多種類型的商業化的儲能技術,調動各種靈活性資源,建設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完全可能的?!倍畔殓f,它的目的在于安全、可靠、靈活的供電,在極端情況下,包括極端天氣情況下,要保證供電的安全,在常態下確保我們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。
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強認為,控制化石能源消費,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,推動互聯網大數據、
人工智能、5G等新興技術與
低碳產業深入融合,遏制“兩高”項目盲目發展,推動能源“雙控”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“雙控”轉變。
版權申明: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,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。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,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如有侵權請聯系QQ:3341927519進行反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