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碳達峰、碳中和戰略面臨減排幅度大、轉型任務重、時間窗口緊等困難和挑戰。當前,“雙碳”進展如何?林業如何為“雙碳”達標多作貢獻?在日前舉行的林草碳匯創新國際
論壇上,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。
產業結構偏重、
能源結構偏煤、綜合效率偏低,是影響我國“雙碳”目標實現的主要因素。再加上我國只預留了3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碳中和,意味著必須采取更大力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能源全面綠色
低碳轉型。
與會專家表示,以碳達峰、碳中和驅動我國實現技術創新和發展轉型,是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,是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必然要求,也是縮小和主要發達國家之間發展水平差距的歷史機遇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,中國“雙碳”戰略的實施將為保護地球家園作出關鍵貢獻。
“無論從國內還是國際的角度看,我們對實現碳達峰、碳中和都要保持戰略定力?!眹覛夂蜃兓瘜<椅瘑T會顧問、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說,“雙碳”戰略的實施屬于主動作為,通過加快推動技術進步和轉型發展,可以實現高質量的碳達峰以及如期的碳中和。
版權申明: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,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。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,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如有侵權請聯系QQ:3341927519進行反饋。